137 ? 相互扶持的第十天
關燈
小
中
大
137 相互扶持的第十天
◎學堂三問◎
接下來的天氣時冷時熱,姜蓉的玉子豆腐銷量也時好時壞,她明白,這門生意怕是已經進入淡季。
怕是秋冬之際只有賣熱食,才有得賺。唉,她長嘆一口氣,但賣什麽都不會有賣豆腐這樣便利了。
熱的食物需要更大的推車,爐子,說不定還得帶鍋和竈,所投入的成本也不知得翻上多少番。
她的面食也做得好,可是那樣的話就會與旁邊的包子大娘產生沖突,她怕是不會讓她再在那兒叫賣。
但這門生意能多做一日,姜蓉就不會放棄。
送昭哥兒去私塾這日,陽光明媚,秋高氣爽。
因著崔恒不得閑,姜蓉只得一人送他,給昭哥兒換上新衣和新書包,帶著家中僅有的一套文房四寶,姜蓉牽著他歡快地踏進了私塾。
“什麽?”
來接兒子的姜蓉有些不可置信,這就是青州文士的風骨?
“崔夫人,還請帶令郎另謀高就。”之前招攬他們的李夫子掩袖側身,出言勸退。
“可是咱們之前說得好好的,只要我們願意,就可來這入學。”姜蓉凝視面前這位前後反言的夫子,輕聲質問。
“崔...”
“哎老李,你同這無知婦人扯什麽,直接叫他們走就是。收與不收是我們的自由,咱們又沒收束脩,何必與她解釋。”一豎胡夫子在一旁呵斥。
“你帶著這黃毛小兒快走吧!”仿佛是為了印證他言行一致,那人眼睛向下睨她一眼,想要展現對她的鄙夷與不屑。奈何他身量還不如姜蓉,也就只得咽了咽口水,挺起胸膛,造個氣勢。
“我不,今兒早上送他進學堂時還好好的,現在散學了你們卻同我說讓我兒子走,只說他不合適,這口氣我憋不下。”
“張嘴無知婦人,閉嘴黃毛小兒,聖人畫像懸掛在中堂,我倒想問問,這便是你們的師德?”她指著聖人畫像厲聲質問。
“好,你要理由,那便是上梁不正下梁歪,我們私塾不堪為伍。再不走,我們可就不客氣了。”
姜蓉看他語氣惡劣,說話毫無情面可言,霎時間氣湧如山,一個想法湧上心頭。她朝昭哥兒使了個眼色,自己上前便扯著那豎胡子的衣袖往門口拖去。
昭哥兒抓著他的新書包噠噠噠在前面跑,姜蓉拖著那人在後面追。
“放開我,你這蠻橫無理的婦人!”張夫子被姜蓉猝不及防的動作拖得往前一趔趄。
“你要幹嗎?忒得刁蠻撒潑,還不快快松手。”他不斷掙紮,卻始終不得法。
“松手,我到門口再松手,我倒要讓青州的百姓給我評評理,看看你們這自詡門風清正的私塾怎樣藏汙納垢。”
姜蓉拉著他在門前站定,方大聲反駁。
“你說我蠻橫無理,那我倒要大家評評理,究竟是誰前後反言,無理在先。之前你們看中我兒子聰慧,力求我帶他來你們私塾,我也同意了。現在好好的孩子帶過來,才上半日學,你們便讓我帶他回家,我倒要問問這是何道理。”
私塾裏這樣一番動靜,很快惹得街上的人流停駐,紛紛圍住幾人,看起熱鬧來。
明媚的陽光照耀在門堂的屋檐上,檐角折射的影子落在門前之人臉上,光影明明滅滅,錯綜斑駁。昭哥兒擡頭望著他娘,眼中滿是崇拜與孺慕,他有這樣一個娘,真好,他美滋滋地拽緊書包的背帶。
“你!”那豎胡子夫子怒甩被姜蓉拉扯的衣袖,憤然斥道:“有你這樣飛揚跋扈,強詞奪理的娘,你的孩子我們可是不敢收。”
“張夫子,凡事均需分清先後,是你們無理勸退我兒在先,怎麽,我來要個公道也蠻橫無理了?”
“依你們所言,那家中無權無勢的學子,便是被你們懲罰,被你們勸退,那也必須一聲不吭,乖乖接受結局,否則便是強詞無理,飛揚跋扈?”
“普通平民百姓就該命賤,就該被你們欺負了不吱聲是嗎?”
“胡說,我才沒有這樣說!”張夫子眼見圍觀者眾,被姜蓉所言氣得面紅耳赤。
“你沒有這樣說,但你們的行為就是這樣做的。”
“難道你們沒有邀約我兒入學在先,無故勸退在後?”
“難道你們是青州首屈一指的大私塾便可以如此言t而無信,不守諾言?”
“難道你們讀了這麽多年聖賢書,就學會了表裏不一,釘嘴鐵舌,矢口抵賴?這便是你們為人師表所做的表率嗎?你們這樣的品性,我倒在猶疑,是否要將孩子繼續送到你們這兒讀書!”
“你這婦人,忒地胡掐,我們書塾幾十年清譽,豈可容你這般詆毀!”張夫子被她這連番攻擊氣得跳腳,這是他多年心血,怎能被這婦人毀於一旦。
“並非我詆毀,怎麽你們敢做,不敢讓人說?”
姜蓉掃視一圈圍觀的百姓,指著院內中堂的畫像大聲道:“孔聖人的畫像仍懸掛於此,你們可敢指著他老人家的畫像對天起誓,你們所言所行皆對得起的因材施教,有教無類的師德?”
“你們可敢與我道明,為何不讓我兒讀書?”
這年輕夫人容貌嬌麗,氣度嫻雅,又聽她言之鑿鑿,這張家私塾好似確實不在理。她身邊那垂髫小兒就是她兒子?看著也不像能惹事之人,圍觀的百姓心中如是想。
看她來勢洶洶,張夫子指著姜蓉,氣得八字胡一吹一吹。
他簡直要被這蠻橫的女人氣笑,他本想給他們留個面子,雙方體面分開,既然她如此不依不饒,那他便給她個痛快。
“呵!崔夫人,事實如何,我本想替你隱瞞,奈何你胡攪蠻纏,喋喋不休,那我便與你實話實說。”
他看著階梯下站著的百姓,揚聲道:“崔元父親本為中書舍人,但他幾月前卻因坐贓與結黨營私之罪被貶青州。文人本應輕祿傲貴,他卻行坐贓之惡事,實乃官名敗壞,惡跡昭著。正所謂清者蒞職之本,儉者持身之基。[1]崔元有此父親,便是我們委婉勸退於他之緣由。”
人群一陣嘩然,竟還有這等淵源,也難怪......
聽張夫子這一說,一些本偏向姜蓉的圍觀百姓也不由上下打量他們母子倆,竟是貪官家眷,這學裏一向講究身家清白,倒也不能怪張夫子他們。
看著圍觀眾人臉色變化,姜蓉心中嗤笑,果然是因為此事,但他們以為故技重施對她有用嗎?
姜蓉神色端嚴,不疾不徐回道:“是,被貶青州是事實,但官場之事錯綜覆雜,如何是憑一句言語可掰扯清楚的。”
看她只輕飄飄一句否認,張夫子不由生出幾分蔑視之心:“呵,你這婦人,也不過黔驢技窮,你既承認此為事實,那我們勸退崔元便為情理之中之事。”
“好,既然不知夫子從哪聽到謠言,認為我夫君惡跡昭著,認為我兒無資格入貴學,那我便問夫子三個問題,若您憑著良心作答後仍認為我兒無資格入學,那我便帶他走。”
“嗤!”張夫子不屑嗤笑,這種頭發長見識短的婦人能問出何等問題來。李夫子暗中拉了拉他衣袖,勸他莫要將事情鬧大。
張夫子本也不欲搭理她,但掃視一圈那些百姓們的表情,他心中突然想給這無知婦人一個教訓。
“好,便讓你問三個問題。”
姜蓉目光清冷地環顧四周,那些圍觀之人裏竟還陸陸續續出現幾位身著襕衫的松風書院士子。
她清脆一笑,悅耳的聲音如同涓涓細流般緩緩淌出。
“你道我夫君官名敗壞,可他在汴京時,夙夜在公,鐵面無私,深得民心。”
“在慶州,他更是宵衣旰食,嘔心瀝血,勵精圖治,離任前,他將慶州治理得井井有條,百姓家給人足,時和歲豐。離開慶州時,我們不欲告知百姓,可慶州百姓卻自發組織隊伍於城門外久候,為他送上他們親手所制的萬民傘送別。”
“那傘上每一塊布料都繡有所贈百姓人名,那傘的背後是一個個百姓對他的認同,期許,還有感激,是對他數年如一日夙夜惟寅,直哉惟清的肯定與讚譽。”
“你這人,還需就事論事,莫要扯遠才是。”張夫子看她說這樣多,神色顯而易見地不耐。
“好。”姜蓉輕聲應諾,她再度轉身看向圍觀的百姓:“我一問,貴學經營幾十年,你們也定然有不少學子當官入仕,請問那些學子至今得了多少把萬民傘?”
“你!”張夫子頓時語塞,這婦人實在會張冠李戴,偷換概念,他一甩長袖,憤然道:“以前是以前,現在是現在,他即使以前有所功績,但並不能否認他後面犯錯之事實。”
“張夫子的這句話,我也要還給您。還請您就事論事,正面回答我的問題,請問貴學入仕學子從成立至今合計得了多少把萬民傘?”
“你!”
一些百姓已經掩唇暗笑,他們幾時見過這樣牙尖嘴利,腦子清醒的婦人,觀這張夫子出醜的模樣,莫不是答不出來吧?
“哼!”他鄙夷地吭哧一聲,指著姜蓉道:“我們這出去那樣多士子,一時間如何統計得過來,這問題現下無法給出答案。”
圍觀群眾竊竊私語,這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他們一時半會倒分不清該站誰那邊了。
還不如吃點東西,好好看會熱鬧,有人拿著手中的炊餅,砸吧著嘴,津津有味地看起戲來。
“好,既然第一問張夫子暫時無法給出答案,就你方才所言,就事論事一事,我也給出我的回應。”
“在我夫君被貶離開汴京後,朱雀大街,京外官道,皆站滿身著短褐的百姓,他們有老有少,有男有女,雖生活艱苦,卻仍帶著自家的雞鴨魚蛋要送給他,在他拒絕後,那些百姓更是滿含熱淚,不舍送別,佇立道旁久久不願離去。”
“我夫君他除地霸,鞏邊防,興慈善,平水匪,千思萬想皆為百姓所想,樁樁件件皆為百姓謀利。你若要說他身負坐贓之罪可以,但你若要罵他敗德辱行,劣跡昭著,無需我聲討,汴京慶州兩地百姓第一個不服。”
聽姜蓉說得如此篤定,一些看戲的百姓們也左顧右盼,不知該信誰的好。
若她夫君真如她所說的這般公正嚴明,那是否說明坐贓一事背後水深得很呢?
不知不覺中,擁擠在這條小巷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。
姜蓉心中暗喜,但她面上不顯,只是溫聲問道:“我二問張夫子,您熟讀聖賢之書,滿腹經綸,小婦人不才,在此向您請教聖人曾言有教無類何意?”
張夫子這下算是明白她的意圖,他挺直脊背捋捋袖子,高聲道:“聖人所言有教無類,是何寓意?是為不分貴、賤、賢、愚,對各類人都進行教育。”
“是,張夫子所言是為一種解釋,夫子可知,還有另一種解釋。有教無類,是不分身份尊卑、成績高低、品格好壞,平等的對各類人進行教育。”
“胡扯,你之寓意是欲表明即使你兒是貪官汙吏之子,也可平等接受教育?”張夫子輕蔑一笑。
“我如何是胡扯?”姜蓉踱步轉身,環視四周,正色回道:
“《荀子·法行 》曾記載:南郭惠子問於子貢曰:‘夫子之門,何其雜也?’子貢曰:‘君子正身以俟,欲來者不距,欲去者不止。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,檃栝之側多枉木。是以雜也。'這段話便印證聖人思想核心乃是以仁為本,更可證明我並未胡言。”[2]
且不論姜蓉後續如何辯駁,光她泰然自若地道出這一段話,便足以驚呆眾人。她不但可以一字不落信手拈來這冗長一段對白,還對其中寓意理解深刻。
這,怕是許多入學多年的學子都不如她遠矣!
許多圍觀學子心下戚戚,今日方得見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鬥量之現例。
看來這小兒母親也並非他們想象中只會撒潑求理的無知婦人,她都能有如此學問,想來家學淵源豐厚,這小兒莫不真是個可造之材呀!
百姓們呆楞半晌,方大聲喝彩叫好。
姜蓉宛然一笑,淡然地朝他們點頭示意。
這如何是個市井潑婦,這是個心機手段不可小覷的毒婦,張夫子現在也悔之晚矣,他左看右看,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待在門前。
畢竟他剛剛已經應諾,要回她三個問題。
而李夫子,已是低頭掩袖,不想面對眼前這糟糕的場面。
等哄鬧的動靜逐漸平息,姜蓉方清嗓接著娓娓道來。
“我兒天資聰慧,過目不忘,承蒙官家賜名元,後又幸得沈妃看重,選為五皇子伴讀陪侍資善堂,得各位學士,翰林教導。以我兒的天性,品行,資歷,想來應不至於比聖人所言枉木要更為低劣,他為何沒有資格進私塾學習?”
她傾身向前,彎腰質問張夫子:“他年幼無辜,為何要被你們以莫須有的汙名勸退,此後便背負罵名,見不得人。”
“你,信口雌黃,我們何曾給他汙名。”
“張夫子,您莫要激動。”姜蓉驟然打斷他的話,“我這第三問,便是想請教張夫子,何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?你們之前看我兒天資聰穎,便極t力攬招他入學,我出於對你們的信任和崇敬,這才恭恭敬敬備上束脩,將我兒送至這裏。”
她側身譏笑:“我是如何也想不到,我這乖巧懂事的孩兒,竟會被你們無故勸退!”
“你們若是不想接他,那一開始便可說清楚,我夫君也是二甲傳臚出身,雖比不得汴京的大學士,教一教兒子卻也勉強可為,早知如此,我們便也不受這份委屈,讓他在家中自學便是。”
張夫子被她這一大段話繞得頭昏眼花,只恨不得趕緊堵住這婦人的嘴才好。
姜蓉所述,皆有條有理,看似在問詢夫子,實則將自家情況,官場暗潮講得一清二楚。是極,如今乾坤未定,五皇子一系雖暫時示弱,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問鼎那至尊之位。
她這是在解釋,也是在威脅,果真是個狡猾的婦人。孟伯山輕搖手中羽扇,不由認真打量起她旁邊小兒來。
【作者有話說】
【1】《周書·鄭孝穆薛端傳》唐·令狐德棻主編,參與編寫者岑文本,崔仁師等
【2】《荀子·法行 》戰國·荀況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◎學堂三問◎
接下來的天氣時冷時熱,姜蓉的玉子豆腐銷量也時好時壞,她明白,這門生意怕是已經進入淡季。
怕是秋冬之際只有賣熱食,才有得賺。唉,她長嘆一口氣,但賣什麽都不會有賣豆腐這樣便利了。
熱的食物需要更大的推車,爐子,說不定還得帶鍋和竈,所投入的成本也不知得翻上多少番。
她的面食也做得好,可是那樣的話就會與旁邊的包子大娘產生沖突,她怕是不會讓她再在那兒叫賣。
但這門生意能多做一日,姜蓉就不會放棄。
送昭哥兒去私塾這日,陽光明媚,秋高氣爽。
因著崔恒不得閑,姜蓉只得一人送他,給昭哥兒換上新衣和新書包,帶著家中僅有的一套文房四寶,姜蓉牽著他歡快地踏進了私塾。
“什麽?”
來接兒子的姜蓉有些不可置信,這就是青州文士的風骨?
“崔夫人,還請帶令郎另謀高就。”之前招攬他們的李夫子掩袖側身,出言勸退。
“可是咱們之前說得好好的,只要我們願意,就可來這入學。”姜蓉凝視面前這位前後反言的夫子,輕聲質問。
“崔...”
“哎老李,你同這無知婦人扯什麽,直接叫他們走就是。收與不收是我們的自由,咱們又沒收束脩,何必與她解釋。”一豎胡夫子在一旁呵斥。
“你帶著這黃毛小兒快走吧!”仿佛是為了印證他言行一致,那人眼睛向下睨她一眼,想要展現對她的鄙夷與不屑。奈何他身量還不如姜蓉,也就只得咽了咽口水,挺起胸膛,造個氣勢。
“我不,今兒早上送他進學堂時還好好的,現在散學了你們卻同我說讓我兒子走,只說他不合適,這口氣我憋不下。”
“張嘴無知婦人,閉嘴黃毛小兒,聖人畫像懸掛在中堂,我倒想問問,這便是你們的師德?”她指著聖人畫像厲聲質問。
“好,你要理由,那便是上梁不正下梁歪,我們私塾不堪為伍。再不走,我們可就不客氣了。”
姜蓉看他語氣惡劣,說話毫無情面可言,霎時間氣湧如山,一個想法湧上心頭。她朝昭哥兒使了個眼色,自己上前便扯著那豎胡子的衣袖往門口拖去。
昭哥兒抓著他的新書包噠噠噠在前面跑,姜蓉拖著那人在後面追。
“放開我,你這蠻橫無理的婦人!”張夫子被姜蓉猝不及防的動作拖得往前一趔趄。
“你要幹嗎?忒得刁蠻撒潑,還不快快松手。”他不斷掙紮,卻始終不得法。
“松手,我到門口再松手,我倒要讓青州的百姓給我評評理,看看你們這自詡門風清正的私塾怎樣藏汙納垢。”
姜蓉拉著他在門前站定,方大聲反駁。
“你說我蠻橫無理,那我倒要大家評評理,究竟是誰前後反言,無理在先。之前你們看中我兒子聰慧,力求我帶他來你們私塾,我也同意了。現在好好的孩子帶過來,才上半日學,你們便讓我帶他回家,我倒要問問這是何道理。”
私塾裏這樣一番動靜,很快惹得街上的人流停駐,紛紛圍住幾人,看起熱鬧來。
明媚的陽光照耀在門堂的屋檐上,檐角折射的影子落在門前之人臉上,光影明明滅滅,錯綜斑駁。昭哥兒擡頭望著他娘,眼中滿是崇拜與孺慕,他有這樣一個娘,真好,他美滋滋地拽緊書包的背帶。
“你!”那豎胡子夫子怒甩被姜蓉拉扯的衣袖,憤然斥道:“有你這樣飛揚跋扈,強詞奪理的娘,你的孩子我們可是不敢收。”
“張夫子,凡事均需分清先後,是你們無理勸退我兒在先,怎麽,我來要個公道也蠻橫無理了?”
“依你們所言,那家中無權無勢的學子,便是被你們懲罰,被你們勸退,那也必須一聲不吭,乖乖接受結局,否則便是強詞無理,飛揚跋扈?”
“普通平民百姓就該命賤,就該被你們欺負了不吱聲是嗎?”
“胡說,我才沒有這樣說!”張夫子眼見圍觀者眾,被姜蓉所言氣得面紅耳赤。
“你沒有這樣說,但你們的行為就是這樣做的。”
“難道你們沒有邀約我兒入學在先,無故勸退在後?”
“難道你們是青州首屈一指的大私塾便可以如此言t而無信,不守諾言?”
“難道你們讀了這麽多年聖賢書,就學會了表裏不一,釘嘴鐵舌,矢口抵賴?這便是你們為人師表所做的表率嗎?你們這樣的品性,我倒在猶疑,是否要將孩子繼續送到你們這兒讀書!”
“你這婦人,忒地胡掐,我們書塾幾十年清譽,豈可容你這般詆毀!”張夫子被她這連番攻擊氣得跳腳,這是他多年心血,怎能被這婦人毀於一旦。
“並非我詆毀,怎麽你們敢做,不敢讓人說?”
姜蓉掃視一圈圍觀的百姓,指著院內中堂的畫像大聲道:“孔聖人的畫像仍懸掛於此,你們可敢指著他老人家的畫像對天起誓,你們所言所行皆對得起的因材施教,有教無類的師德?”
“你們可敢與我道明,為何不讓我兒讀書?”
這年輕夫人容貌嬌麗,氣度嫻雅,又聽她言之鑿鑿,這張家私塾好似確實不在理。她身邊那垂髫小兒就是她兒子?看著也不像能惹事之人,圍觀的百姓心中如是想。
看她來勢洶洶,張夫子指著姜蓉,氣得八字胡一吹一吹。
他簡直要被這蠻橫的女人氣笑,他本想給他們留個面子,雙方體面分開,既然她如此不依不饒,那他便給她個痛快。
“呵!崔夫人,事實如何,我本想替你隱瞞,奈何你胡攪蠻纏,喋喋不休,那我便與你實話實說。”
他看著階梯下站著的百姓,揚聲道:“崔元父親本為中書舍人,但他幾月前卻因坐贓與結黨營私之罪被貶青州。文人本應輕祿傲貴,他卻行坐贓之惡事,實乃官名敗壞,惡跡昭著。正所謂清者蒞職之本,儉者持身之基。[1]崔元有此父親,便是我們委婉勸退於他之緣由。”
人群一陣嘩然,竟還有這等淵源,也難怪......
聽張夫子這一說,一些本偏向姜蓉的圍觀百姓也不由上下打量他們母子倆,竟是貪官家眷,這學裏一向講究身家清白,倒也不能怪張夫子他們。
看著圍觀眾人臉色變化,姜蓉心中嗤笑,果然是因為此事,但他們以為故技重施對她有用嗎?
姜蓉神色端嚴,不疾不徐回道:“是,被貶青州是事實,但官場之事錯綜覆雜,如何是憑一句言語可掰扯清楚的。”
看她只輕飄飄一句否認,張夫子不由生出幾分蔑視之心:“呵,你這婦人,也不過黔驢技窮,你既承認此為事實,那我們勸退崔元便為情理之中之事。”
“好,既然不知夫子從哪聽到謠言,認為我夫君惡跡昭著,認為我兒無資格入貴學,那我便問夫子三個問題,若您憑著良心作答後仍認為我兒無資格入學,那我便帶他走。”
“嗤!”張夫子不屑嗤笑,這種頭發長見識短的婦人能問出何等問題來。李夫子暗中拉了拉他衣袖,勸他莫要將事情鬧大。
張夫子本也不欲搭理她,但掃視一圈那些百姓們的表情,他心中突然想給這無知婦人一個教訓。
“好,便讓你問三個問題。”
姜蓉目光清冷地環顧四周,那些圍觀之人裏竟還陸陸續續出現幾位身著襕衫的松風書院士子。
她清脆一笑,悅耳的聲音如同涓涓細流般緩緩淌出。
“你道我夫君官名敗壞,可他在汴京時,夙夜在公,鐵面無私,深得民心。”
“在慶州,他更是宵衣旰食,嘔心瀝血,勵精圖治,離任前,他將慶州治理得井井有條,百姓家給人足,時和歲豐。離開慶州時,我們不欲告知百姓,可慶州百姓卻自發組織隊伍於城門外久候,為他送上他們親手所制的萬民傘送別。”
“那傘上每一塊布料都繡有所贈百姓人名,那傘的背後是一個個百姓對他的認同,期許,還有感激,是對他數年如一日夙夜惟寅,直哉惟清的肯定與讚譽。”
“你這人,還需就事論事,莫要扯遠才是。”張夫子看她說這樣多,神色顯而易見地不耐。
“好。”姜蓉輕聲應諾,她再度轉身看向圍觀的百姓:“我一問,貴學經營幾十年,你們也定然有不少學子當官入仕,請問那些學子至今得了多少把萬民傘?”
“你!”張夫子頓時語塞,這婦人實在會張冠李戴,偷換概念,他一甩長袖,憤然道:“以前是以前,現在是現在,他即使以前有所功績,但並不能否認他後面犯錯之事實。”
“張夫子的這句話,我也要還給您。還請您就事論事,正面回答我的問題,請問貴學入仕學子從成立至今合計得了多少把萬民傘?”
“你!”
一些百姓已經掩唇暗笑,他們幾時見過這樣牙尖嘴利,腦子清醒的婦人,觀這張夫子出醜的模樣,莫不是答不出來吧?
“哼!”他鄙夷地吭哧一聲,指著姜蓉道:“我們這出去那樣多士子,一時間如何統計得過來,這問題現下無法給出答案。”
圍觀群眾竊竊私語,這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他們一時半會倒分不清該站誰那邊了。
還不如吃點東西,好好看會熱鬧,有人拿著手中的炊餅,砸吧著嘴,津津有味地看起戲來。
“好,既然第一問張夫子暫時無法給出答案,就你方才所言,就事論事一事,我也給出我的回應。”
“在我夫君被貶離開汴京後,朱雀大街,京外官道,皆站滿身著短褐的百姓,他們有老有少,有男有女,雖生活艱苦,卻仍帶著自家的雞鴨魚蛋要送給他,在他拒絕後,那些百姓更是滿含熱淚,不舍送別,佇立道旁久久不願離去。”
“我夫君他除地霸,鞏邊防,興慈善,平水匪,千思萬想皆為百姓所想,樁樁件件皆為百姓謀利。你若要說他身負坐贓之罪可以,但你若要罵他敗德辱行,劣跡昭著,無需我聲討,汴京慶州兩地百姓第一個不服。”
聽姜蓉說得如此篤定,一些看戲的百姓們也左顧右盼,不知該信誰的好。
若她夫君真如她所說的這般公正嚴明,那是否說明坐贓一事背後水深得很呢?
不知不覺中,擁擠在這條小巷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。
姜蓉心中暗喜,但她面上不顯,只是溫聲問道:“我二問張夫子,您熟讀聖賢之書,滿腹經綸,小婦人不才,在此向您請教聖人曾言有教無類何意?”
張夫子這下算是明白她的意圖,他挺直脊背捋捋袖子,高聲道:“聖人所言有教無類,是何寓意?是為不分貴、賤、賢、愚,對各類人都進行教育。”
“是,張夫子所言是為一種解釋,夫子可知,還有另一種解釋。有教無類,是不分身份尊卑、成績高低、品格好壞,平等的對各類人進行教育。”
“胡扯,你之寓意是欲表明即使你兒是貪官汙吏之子,也可平等接受教育?”張夫子輕蔑一笑。
“我如何是胡扯?”姜蓉踱步轉身,環視四周,正色回道:
“《荀子·法行 》曾記載:南郭惠子問於子貢曰:‘夫子之門,何其雜也?’子貢曰:‘君子正身以俟,欲來者不距,欲去者不止。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,檃栝之側多枉木。是以雜也。'這段話便印證聖人思想核心乃是以仁為本,更可證明我並未胡言。”[2]
且不論姜蓉後續如何辯駁,光她泰然自若地道出這一段話,便足以驚呆眾人。她不但可以一字不落信手拈來這冗長一段對白,還對其中寓意理解深刻。
這,怕是許多入學多年的學子都不如她遠矣!
許多圍觀學子心下戚戚,今日方得見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鬥量之現例。
看來這小兒母親也並非他們想象中只會撒潑求理的無知婦人,她都能有如此學問,想來家學淵源豐厚,這小兒莫不真是個可造之材呀!
百姓們呆楞半晌,方大聲喝彩叫好。
姜蓉宛然一笑,淡然地朝他們點頭示意。
這如何是個市井潑婦,這是個心機手段不可小覷的毒婦,張夫子現在也悔之晚矣,他左看右看,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待在門前。
畢竟他剛剛已經應諾,要回她三個問題。
而李夫子,已是低頭掩袖,不想面對眼前這糟糕的場面。
等哄鬧的動靜逐漸平息,姜蓉方清嗓接著娓娓道來。
“我兒天資聰慧,過目不忘,承蒙官家賜名元,後又幸得沈妃看重,選為五皇子伴讀陪侍資善堂,得各位學士,翰林教導。以我兒的天性,品行,資歷,想來應不至於比聖人所言枉木要更為低劣,他為何沒有資格進私塾學習?”
她傾身向前,彎腰質問張夫子:“他年幼無辜,為何要被你們以莫須有的汙名勸退,此後便背負罵名,見不得人。”
“你,信口雌黃,我們何曾給他汙名。”
“張夫子,您莫要激動。”姜蓉驟然打斷他的話,“我這第三問,便是想請教張夫子,何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?你們之前看我兒天資聰穎,便極t力攬招他入學,我出於對你們的信任和崇敬,這才恭恭敬敬備上束脩,將我兒送至這裏。”
她側身譏笑:“我是如何也想不到,我這乖巧懂事的孩兒,竟會被你們無故勸退!”
“你們若是不想接他,那一開始便可說清楚,我夫君也是二甲傳臚出身,雖比不得汴京的大學士,教一教兒子卻也勉強可為,早知如此,我們便也不受這份委屈,讓他在家中自學便是。”
張夫子被她這一大段話繞得頭昏眼花,只恨不得趕緊堵住這婦人的嘴才好。
姜蓉所述,皆有條有理,看似在問詢夫子,實則將自家情況,官場暗潮講得一清二楚。是極,如今乾坤未定,五皇子一系雖暫時示弱,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問鼎那至尊之位。
她這是在解釋,也是在威脅,果真是個狡猾的婦人。孟伯山輕搖手中羽扇,不由認真打量起她旁邊小兒來。
【作者有話說】
【1】《周書·鄭孝穆薛端傳》唐·令狐德棻主編,參與編寫者岑文本,崔仁師等
【2】《荀子·法行 》戰國·荀況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